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康巴藏区民间工艺传承转化路径的研究

时间:2020-11-05 10:30来源:文化产业导刊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2期

     《
康巴藏区民间工艺传承转化路径的研究

       作者:
周裕兰  四川省民族学院美术学院


  摘 要:康巴藏区民间工艺的传承方式大多以家族及师徒传承为主。近年来出现了培训及开设工厂,不仅带来了传承方式的变革,而且带动了康巴藏区民间工艺的发展。但目前民间工艺传承发展仍面临失传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区民间工艺的传承,要以创新传承方式为抓手,探索出藏区民间工艺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康巴藏区;民间工艺;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自办科研项目:"康巴藏区民间工艺传承转化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 : XYZB2019035SB5"的阶段性成果。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是新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 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康巴藏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民间工艺,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以及实践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藏区民间工艺传承人老龄化,传承链面临中断的危险,以及现有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等问题。因此,振兴开发传统藏区民间工艺,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焕发藏区民间工艺的活力是传统民间工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
 
  一、康巴藏区民间工艺传承方式
 
  藏区民间工艺是藏区民间工艺发展的保障性基础,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家族型传承
 
  家族传承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家庭单位为基础,对民间工艺进行世代传授。随着时代发展,许多藏区民间工艺人的这种直系血缘相传以及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思想也逐渐淡化。例如笔者调查的唐卡技艺,历史悠久。女性唐卡画家谢宝明 2003 年就开始跟唐卡名家更登克智学习唐卡。近年来, 在唐卡技艺面临传承危机的背景下, 一些唐卡画家才打破家族传承方式, 招收女性学员。

 
  (二)师徒型传承
 
  白玉河坡民间工艺的传承久远, 至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白玉民间手工艺得到了县、州、省乃至中央的关怀和重视,开始走出白玉,走向全国,彰显了当地民间工艺的发展趋势。河坡俄色呷玛的儿子根秋丹贞作为州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在父亲俄色嘎玛的鼓励下,他把传承手工艺当成一项事业,以义务的方式收徒弟,并且经常参加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坛和宣传活动。

 
  (三)培训型传承
 
  首先,开设培训体验班。藏区各级政府以培训机构的形式组织起手工艺培训体验班,如藏艺通开设了唐卡、纺织、雕刻、陶艺、铜铸等多种专业培训班。其次,开设传习体验班来传承。在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普马村就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制作技艺传习所。

 
  (四)工厂型传承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一是项目建设。建设德格麦宿非物质文化、白玉河坡民族金属手工艺、甘孜县格萨尔文化、炉霍县郎卡杰唐卡 4 个州级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德格雕版印刷博物馆、甘孜格萨尔王城、白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唐卡、泥塑、藏绣、藏刀、土陶、木雕等产业集聚。二是政策支持。出台财政奖补政策,对首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州级文化创意奖的民族文化企业分别给予 20 万元、15 万元、10 万元财政奖补,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营销推广。组织企业参加文博会、西博会、"圣洁甘孜 ?走进北京"、成都文创周等展览营销活动,唐卡、牛羊毛绒、银器、陶瓷等民族手工艺品远销印度、尼泊尔、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年产值达到1.5 亿元。以厂办班的形式不仅在传承方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带动了当地就业, 增加民间工匠的收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传承, 还是传统师徒制,或是政府组织的培训班,以及民间艺人开设的工厂,这些传承人的传承方式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藏区民间工艺发展。
 
  二、藏区民间工艺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藏区民间工艺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表现于民族传统产业中,若"传承链"出现衔接问题,藏区民间工艺则面临失传、断代危机;藏区民间工艺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市场竞争。如此循环往复,民间工艺的活力日渐逝去, 民族传统产业将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
 
  (一)传承面临困境
 
  首先,传承人思想观念保守,家族式传承技不外传。因传统观念的制约,拥有高超技艺的老艺人又普遍年龄偏大,守旧观念致使家族式传承中有部分老艺人不愿将自己的"独门绝"传授与外人。若家族式传承断代, 传承链中断,宝贵的非遗文化将被带入黄土。因此,解决好老艺人的传承问题是关键。

 
  其次,师傅传授模式固化,缺乏理论发展和创新。传承学徒制表现为"师傅教什么,徒弟学什么",徒弟缺少创新能力。加之自然环境条件受限,地区封闭性较强,阻断了与其他地区手工艺人的交流学习过程,形成制作产品的固化思维。师傅传授方式大多以实践为主,以"口授相传"的形式指导,徒弟只能在学习中获得动手能力,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以小范围的圈内形式进行,影响范围小, 耗时长。
 
  最后,青年一代对藏区民间工艺不感兴趣,缺乏传承意识。如今,青年一代更侧重于求学、考公务员等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不愿意耗费时间接触手工艺,从而致使许多老艺人手中的"接力棒"传不下去。如何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传下去, 与青年一代紧密的衔接是发展的关键。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吸引年轻人,让他们更加了解喜欢这些传统技艺是如今民间工艺发展的困境是传承的关键。
 
  (二)生产规模较小
 
  首先,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多以小作坊为主。采用前店后院的家庭式小作坊生产,规模较小,产量低,竞争力薄弱,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但扩大生产规模并不意味着追求销量,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应保留产品的内在神韵。因此,如何在品质与产量之间取得平衡是民间工艺规模化发展的重点。

 
  其次,工厂垄断生产,民间小作坊无法立足。工厂采取从小作坊手里低价批发高价分销的模式,垄断市场, 从中谋取暴利。民间小作坊只做产品加工为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从中获取较少利润,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
 
  最后,传统家庭作坊制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家庭作坊制生产的弱点在于出产量低,制作产品耗时长, 价格相对昂贵,难以适应普通消费者对于中低端产品的需求。民间艺人手中缺乏资金,无法扩大生产,导致其生产效率低,出产速度慢,销路无法拓宽,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区民间工艺的创造性继承
 
  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的振兴,也离不开文化的振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康巴藏区的民间工艺经过长时间的挖掘与发展,才有了如今的规模。如何将这些前人积累的心血传下去,走出去,促进其进行规模产业化发展值得关注。
 
  (一)创新传承方式,解决传承困境
 
  打破传承规律,解决传承困境。将非遗文化以活态方式传承,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给后人,需解决传承人思想保守、传承断层等问题。民间工艺的传承主体是传承人,传承人作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者,不断招收新徒弟,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将自己的高超绝技进行永续传承。在传统家族式传承规律中,传承人更愿意将自己的祖传绝技传授给家族中的男性,女性甚至无法获得其中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是我们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传承人应树立正确的传承观,打破传承规律。
 
  完善传承体系,加强理论指导。"口授相传"的传承方式因缺少系统理论的讲述,缺少章法,导致部分技艺遗漏。将传统技艺与高校理论课程衔接,与非遗传承人达成合作关系, 分时段授课,让民间工艺走出作坊, 是有效的创新传承方式。
 
  培养青年一代传承意识,树立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经百年积淀传承至今,凝结着各民族的经验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藏区民间工艺展现了民间艺人精益求精、专注细致的工匠精神,这正是青年一代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培养青年一代的民族文化自觉, 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多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藏区民间工艺的文化核心理念,形成正确认知来传承文化的价值。
 
  (二)利用网络平台销售,扩大生产规模

 
  康巴藏区的民间工艺要想发展迅速,可以将其制作过程发到网络平台, 增加其销量。传承人应有创新思维, 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创新产业机制, 拓宽销售渠道,扩大生产规模,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首先,通过电商平台带动销量。电商以网络平台为桥梁,以文化销售为亮点,让产品走进市场,走近消费者。做成当地比较成功的电商平台,通过网络展示产品,促成客户与当地工厂达成合作,联系订单销售产品。
 
  其次,在守护中发展。藏区民间工艺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精神财富, 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体现的是民间艺人对文化遗产守护的信心。发挥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守护传统文化,留住产品灵魂, 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产业才更具发展潜力。
 
  最后,传统工艺的传承重在创新, 意在发展。手工艺产品的创新重点在于与文化结合,突出地域文化精神, 突出产品文化属性,在制作过程中融入新材料、新技法,扭转手工艺产业目前面临的产品单调困局,培养手工艺人的创新意识,引导手工艺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结语
 
  康巴藏区有着种类繁多的藏区民间工艺,它是具有文化活力的, 它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在于创新, 在于发展。藏区民间工艺之所以绵延不绝代代相传,正是因为其本身富有文化的独特性,精细的手工打造是藏区民间工艺流传至今的一大亮点。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让手工艺产品发挥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民族建设出和谐稳定、文化繁荣的共有精神家园。在守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求新,促进藏区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壮大富有特色的藏区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