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再增工业遗存更新典范 都昌路老厂“变身”手作店

文化产业导刊2025-11-06 08:55

  都昌路3号,曾是青岛老西装厂。如今,老厂房的旧砖墙上,藤蔓缠绕着岁月痕迹,THE LOOOM面包店的标识在秋日晨光中格外亮眼,如同时光印章,将老厂房的过往与新生活气息紧密相融。这家由“80后”青岛姑娘袁毅带领设计团队打造的面包店,以原浆啤酒培育的鲜活酵种和温润木香的桌椅,在繁忙都市中为市民编织出一片可“慢下来”的温柔角落。

  缘起:旧时光的“慢哲学”

  “若不是为了喝上一口CoffeeBuff,我或许永远不会和童年住过的老厂区再续前缘。”主理人袁毅谈及开店契机时满是回忆。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她的童年与都昌路紧密相连,老厂房的齿轮声、油条铺的吆喝声,都是记忆里的温暖底色。虽在上海建筑室内设计领域闯出一片天,还打造了两家人气咖啡店,但青岛的旧时光总在深夜萦绕袁毅心头。

  去年,在上海爆火的CoffeeBuff搬迁至原青岛西装厂园区——华通云聚生活产业园,这一消息让作为“忠粉”的袁毅即刻返程。推开园区大门,高挑梁架、斑驳墙面与天窗洒下的光斑瞬间击中了她:“一定要在这里做点什么。”她连夜制定面包店方案,与园区经理李娜一拍即合,8月17日敲定合作,9月26日便试营业,不到一个月的“青岛速度”,藏着她对老地方的偏爱之情。

  走进THE LOOOM,老旧墙壁上的蓝色色块格外醒目,木质桌椅透着复古的精致,开放式操作间里机器声与香气交织。“‘Looom’音同‘Loom’(织布机)。老厂房自带‘慢’基因,我们想如织布般,将麦香、咖啡醇厚与生活美好织进空间。”袁毅解释,这也是她的初心——不只是卖面包,更想让人们停下脚步感受日常小确幸。

  这份“慢”体现在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上。操作间内,专业设备齐全,面包师专注地揉打面团。“所有面包酵种都用青岛原浆啤酒培育,试了多种啤酒后发现,原浆养出的菌群最鲜活,面包带着淡淡麦香与酒香。”袁毅介绍,面粉选用高端品牌,像伯爵T170黑麦粉专门用来做“法包”“欧包”。每天清晨7点,店员便开始忙碌,9点半第一批碱水面包、酸面包出炉,中午12点左右恰巴塔、无香精吐司及各类甜品陆续补柜,麦香与甜香吸引着路人驻足。

  共生:老园区里的“生态闭环”

  “坚决不卖隔夜面包,剩余的会分给员工或有需要的人。”袁毅表示,即便有人建议做甜口馅料面包吸客,或因酸面包“没味道”收到差评,团队仍坚守初心:“要做健康、有记忆点的基础款,让大家想起‘吃面包’就想到这里的纯粹。”

  “在这里,我们提倡一种‘生活松弛感’,如今90%客人都是青岛本地人。”袁毅说,周末多是带孩子的家长,平日里篮球馆年轻人、自由职业者在此惬意相聚,阳光洒落间满是悠闲气息。

  这份生活气离不开园区的“生态共生”。从2023年起,华通都市产业园公司在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更新硬件设施,定向招商引进多个文创项目,为低效资产盘活交出答卷。CoffeeBuff、全城热恋摄影店、嘉赛特篮球俱乐部与THE LOOOM默契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李娜用心把控招商定位,避免业态重叠,还积极协调供暖改造、食品证办理等难题,为店铺运营提供诸多帮助。

  如今,店铺内一块待改造空间藏着未来规划。袁毅计划将其打造成小展厅,举办画展、生活方式快闪店等活动,未来还想引入上海独立设计师、手作品牌作品,让老厂房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小天地。

  从老厂房旧时光到新生活空间的烟火气,THE LOOOM如同标志中的老式纺织机,以匠心为梭、耐心为线,将旧时光的温暖与新生活的美好织进青岛人的日常。在这里,一口面包、一杯康普茶,便能在快节奏里寻得一份舒缓与安逸。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