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幸福梯度与文化升级

时间:2020-06-24 16:01来源:文化产业导刊编辑:尹文丽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2期

    幸福梯度与文化升级

   作者:尹文丽



        人类对幸福的追寻从不因时代、国别、种族等种种因素而停止。在饥饿的年代,能果腹即是幸福;在战乱的时刻,有安全即为幸福。人事有代谢,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幸福感的定义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幸福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更高阶的精神需求。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取决于我们自己”,并认为幸福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标。在努力获得幸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而对于国家来说,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今天,对幸福的思考,早已从庙堂之高抵达江湖之远,幸福,变成了一个国民命题。前有为数众多的电视节目调查普通市民“你幸福吗”, 反馈了大众社会心理的悄然改变;后有养老、健康、旅游等幸福产业的蓬勃发展,折射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经济上的更迭。如果从哲学上判断,幸福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幸福产业,就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所催生出来的一个相当广泛的定义。
 
  幸福产业的提出,是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应时之举。不少人都曾说过,幸福并不能言说,它是一种感觉,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其实,从经济学上来看,幸福更是一种经济行为。在消费模式发生递进的时候,幸福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产生了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双重趋势。这些产业,无一不是具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双方面的特质,其满足的需求更多是人民的情感体验,可以这样说,幸福产业之所以能让人幸福,其根本点 在于它具有双层特质并更侧重于精神生活的满足。
 
  反映到经济领域,幸福产业的发展,体现出消费结构的转变。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层调整。从国家层面来看,最近几年,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同时,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体现为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的上涨。与消费结构的改变一脉相承的,是投资与生产领域的同时更改,只有幸福产业得到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才能适应国民消费模式的改变,才能促进社会大众消费 心理的平衡,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健康、旅游等几个幸福产业的维度,内涵丰富,互为依存。首先,健康、养老产业是一切的基础,根据专家预测,大约2030年,中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健康养老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刚需。只有拥有了健康,才能追求其他的目标。而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业余生活。饱览名山大川,跑步、健身、观看体育比赛,提供了平淡生活中难以轻易获得的精神愉悦,也因此成为幸福产业高速发展的强烈内需因素。 通过精神世界的重新构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竭追索才有了一个得以依存的内在出口。
 
  从更本质的特征来说,幸福产业的崛起不但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更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健康、养老、体育、旅游,体现出具体社会情境中的文化特质,就是强调人文关怀和情感归依,是在消费活动和 产业升级中体现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文明特色。近几年来,传统文化在幸福产业中体现出强势回归的态势,或许用维特根斯坦在《文化与价值》中曾说过得这句话来解释更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 回盘旋 。”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将归于文化因素的内在调适作用。因为在一个强调个性与幸福的社会中,社会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升级,对幸福产业的发展, 将产生更大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