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时间:2025-11-03 12:53来源:中国文化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为“十五五”时期文旅发展锚定方向、擘画蓝图。连日来,各地文旅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文化繁荣、产业升级、国际传播的具体行动,力求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深耕文化沃土,描绘文化繁荣新图景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各地以规划编制为抓手,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河南省文旅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快推进省‘十五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实现河南实际与国家战略的精准衔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表示,全省要紧扣全会精神,深耕文化沃土,绘就文化繁荣新图景。通过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河南行动,加强对二里头、殷墟等大遗址的保护利用,实施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豫剧振兴工程,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绽放光彩。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锚定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辽宁省文旅系统在第一时间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睿表示,辽宁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标准编制“十五五”全省文旅规划,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在繁荣文化中促进旅游消费,持续做好“文旅+百业”大文章。
 
  “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对文化事业统筹谋划,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方面提出了针对性举措。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祝晖表示,山东省图书馆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联动各地市、县区、高校、企业等的图书馆,运用新技术精准对接读者需求,扩大全民阅读覆盖面,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新气象。
 
  抢抓发展机遇,培育文旅产业新动能
 
  “十五五”时期,文旅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各地将聚焦业态创新、促进消费、集群培育等,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10月27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厅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惠民生与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遴选公布秋冬季旅游线路和产品,放大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效应,扩大“赛事+文旅”溢出效应,落实文旅促消费政策,进一步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以更强担当推动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今年以来,陕西文旅系统以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为目标,深耕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金根表示,陕西将聚焦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目标任务,不断推出更多游客满意、百姓喜爱、市场认可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近年来,新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强化创新驱动,并在今年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洁表示,新疆将持续深入实施“文化+”战略,通过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演艺产业、贸易产业、数字产业等,推动文化产业收入倍增,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合作核心区。
 
  深化文化交流,探索文明互鉴新路径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求,各地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深化合作机制,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舞台绽放华彩。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兴成说,黑龙江将充分发挥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的优势,依托中俄文化大集等载体,着力打造中俄跨境旅游首选地。深入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推出优化签证、支付、住宿、预约、游览等便利化举措。通过开展黑龙江旅游全球推介会和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等活动,宣传展示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数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构建对外文旅经济带。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图书馆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积极推动文明互鉴,通过馆员互访、文献互换、举办论坛等,与63家成员馆共享文化资源,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图书馆领域国际合作的典范。杭州图书馆馆长刘冬表示,杭州图书馆将继续深化这一国际行业交流合作机制,通过馆藏古籍数字化、合办展览等形式,进一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前,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8个东盟国家的11个艺术团体以及我国13个省区市的29个优秀院团相聚南宁,以戏为桥,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互鉴的生动图景。多次参与戏剧周筹备和演出工作的国家级非遗粤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梁素梅表示,将继续守正创新,精研经典剧目传承,并运用数字化手段和年轻化语态开展戏曲艺术创作,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统稿:宾阳、郭凯倩 采写:张莹莹、葛鑫、苏锐、王炜、秦毅、王思超、宾阳、郭凯倩、周传人、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