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传统村落“焕”来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导刊2025-09-12 09:29

  在崂山湾畔,一幅融合自然生态之美与现代科技之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山海相依、茶园叠翠,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以“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为驱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模式:

  自然风光与舒适度假融合

  位于崂山仰口湾的峰山角,由王哥庄峰山西村与仁洲集团联合打造的壹凡森海度假营地,是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范例。项目占地180亩,总投资2300万元,依托村庄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精心打造了32间野奢海景木屋、8处露天观景平台和1个滨海露营基地,形成集生态住宿、自然观光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高端度假空间。今年暑期,营地入住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成为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远离喧嚣的热门目的地。

  这一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的“村企共建”合作模式。峰山西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占股35%,企业负责资金投入与专业运营,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村集体每年获得60万元保底收益,并参与项目分红。同时,营地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就业,提供管理、服务、安保等岗位32个,人均月增收约4200元。部分村民还通过销售自产的崂山茶、海产品等特色农产品,拓展了“工资+分红+经营性收入”的多元增收渠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这一模式不仅激活了沉睡的农村资源,更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业态:

  天空视角下的美丽乡村

  为突破传统乡村旅游同质化瓶颈,曲家庄村突破性引入空中观光新业态,正式推出直升机观光项目。项目设计了“山海全景游”与“茶园穿梭游”等5条特色航线,游客可从空中俯瞰崂山湾连绵山海、碧波万顷的壮丽景观,穿行于层层叠叠的绿色茶园之间,体验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项目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4000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150万元,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旅游消费层级。

  同时,无人机观光作为补充项目同步推出,游客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无人机,从低空视角拍摄海岸线、村落肌理与田园风光,增强了互动性与体验感。这些新兴业态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供给,提升了区域旅游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还通过“科技+旅游”的融合,为乡村注入了时尚、活力的新元素,开辟了“空中经济”新赛道,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的新支点。

  新场景:

  传统美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王哥庄大馒头这一传承500余年的非遗美食,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大馒头产业园占地15亩,总投资1800万元,配备两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日产能力达2万余个,是传统作坊产量的15倍。在追求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园区始终坚持非遗核心工艺的传承,由非遗传承人全程指导“老面发酵”“手工塑形”等关键环节,确保产品口感地道、品质如一。同时,积极创新产品品类,推出海鲜味、杂粮味等新式馒头,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园区不仅是生产空间,更是文化展示与传播的新场景。游客可参观生产线、参与制作体验,深入了解大馒头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技艺。通过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开通直播带货,实现“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全域销售”,让王哥庄大馒头从农家灶台走向全国餐桌。目前,全区大馒头年产量约1.3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文化传承的支柱产业,生动诠释了“小馒头、大产业”的乡村振兴实践。

  山海筑梦,创新发展。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精彩篇章。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要素的集聚与融合,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张译心 通讯员 丛滨 王雪梅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