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2025-08-25 12:28
本报记者 瞿祥涛
云海翻涌的武当山金顶,挤满了驻足观景的游客;武汉东湖绿道上,骑行队伍如彩色长龙蜿蜒向前;宜昌三峡大坝景区的观景平台上,海内外游客争相与这一“国之重器”合影……涌动的人潮,是人们对湖北山水与文化的向往,更是这片土地文旅活力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接待游客4.3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48.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68%、16.0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5.74万人次,同比增长54.89%。
一幅清晰的发展图景,更能让各方力量的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今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文化创新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文化影响力的行动方案》,提出“建成文化强省、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三大目标,实施文化资源保护、文旅品牌焕新、数智科技赋能等八大行动。
湖北还成立了由省政协主席担任组长、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牵头部门、29家单位作为成员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召开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明确常态化办会机制,通过大会汇聚行业资源、发布政策措施、签约重大项目,形成推动文旅行业发展的长效平台。
湖北把目标“蓝图”转化为可操作的“路线图”,通过活化利用文旅资源,构建起特色文旅发展格局。
在湖北的广袤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犹如繁星般璀璨。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湖北扎实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全省共登记文化、旅游资源367.71万处,其中,文化资源359.55万处、旅游资源8.16万处。这些翔实的数据,为湖北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依据。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活化红色旅游资源,持续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推出大别山红色研学之旅、抗洪精神荆江体验游,发布“赤黄红”红色旅游主题线路,以及鄂豫皖革命片区文物主题游径。同时,整合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神武峡”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路,串联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等9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连接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等世界遗产,集中展现荆风楚韵。
长江大学的刚果(布)留学生苏木说:“我在三峡感受过李白的豪迈,也去黄鹤楼吟过古诗,湖北的历史可触摸、文化可体验,让我深深地爱上这里。”
与此同时,湖北实施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公共服务强基提标、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入境旅游服务提升、导游增量提能等行动,推动文旅品质全面升级。据统计,在公共服务强基提标行动中,新建旅游厕所4000余座、县级以上旅游集散中心80余家、景区外旅游服务中心500余个,为86家景区增设互联网专线,提升了景区智慧调度保障能力。
为了让“知音湖北”被看见、被感知、被传递,湖北启动“知音湖北”全球推广计划,在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内客源地开展专场推介;组团赴日本、韩国、阿联酋等国家展销推介,在泰国等地开设湖北文旅主题体验店,吸引境外游客。此外,联合长江干流11个省(区、市)成立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打造“暑期第一课”研学旅游品牌;安排“引客入鄂”年度专项资金,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在2025“神武峡”国际文旅推介活动中,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第九届秘书长让·路易·巴拉德罗表示,“神武峡”为全球旅游业提供了“自然与人文共生”的东方方案,是中法乃至全球文旅界的“对话枢纽”,必将推动湖北文旅“出圈”、出彩。
从国际舞台的精彩亮相到本土市场的繁荣创新,湖北正在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持续为“支点”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
文化动态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