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里院美术馆创始人曲宝来:解码老城区的艺术焕新之道

时间:2025-07-02 10:43来源:青岛晚报编辑:文化产业导刊

  “在繁忙生活中偶然漫游青岛,在漫游中偶然发现这个艺术世界。感谢‘遇见’。”一位香港游客在里院美术馆的留言册上如是留言。推开海泊路23号的木门,就像穿越回百年前的青岛,而在写满历史的展厅里,又能领略艺术的美妙,让青岛市民和外地游客遇见多重惊喜。这座始建于1914年的里院,曾是青岛最早的书店、青岛镜海美术社,如今被红砖墙与玻璃展柜重新定义,成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艺术容器。

  百年里院的艺术涅槃

  从民居到文艺地标

  作为创始人,艺术家曲宝来与里院的羁绊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已生根。那时他还是青岛造船厂的刮铁锈工,“铁锈纷飞的日子里,刷漆竟像在画油画。”他也每天总揣着画本,画下他的“青岛故事”,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里院。后来他跟着姜宝星等前辈在“彩画研究会”深耕,1985年以全省专业第一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即便投身国际贸易15年,这期间他一直用艺术的眼睛观察世界,2004年重拾画笔后,他的里院题材作品屡获全国大奖,张白波曾点评其《里院晨雾》:“用朦胧色调把砖缝里的故事都晕染活了。”

  如今,作为里院美术馆的创始人、馆长,曲宝来再看这座名为立德里的百年里院,光影洒在画布上,勾勒出老青岛全新的艺术范。他强调立德里的改造遵循“旧物生新”原则,“集古典与时尚于一身,融雅致与浪漫为一体。”而里院美术馆所彰显的“里遇”艺术主张:“是里院之遇、城岛之遇、山海之遇,也是艺术之遇、人文之遇、审美之遇。”这与源起的立德里所倡导的文化之境,在跨越百年的时空里,重逢同频。

  展览矩阵

  当本土艺术对话国际美学

  首展那天,80多位全国油画家的作品在里院美术馆汇集,回忆起2024年6月的开馆展,曲宝来仍然带着激动。正如青岛市文联主席王绍波所言:“里院美术馆诞生之日即是成名之时。”《全国当代名家油画邀请展》不仅让立德里一夜成名,更开创了“里院+艺术”的展览范式:在三层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本土艺术家的青岛叙事与外来名家的城市观察形成复调。“里院成了青岛艺术史的切片实验室。”

  这种多元性在后续展览中持续发酵。《中国油画名家画青岛活动》《中国·青岛水彩画名家学术研究展》《中国油画名家王琨王小菲双个展》《“城象·山水”王绍波 曲宝来 于晓君学术研究展》《青岛市中青年美术教师作品展》《童画·梦想的翅膀作品展》《艺术的使命与价值》《工具之美》一系列公益性、专业性高端研究展览接连呈现。其中,以“艺术的使命与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在里院美术馆铺陈,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10个不同国家的青年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设计、园林、机械等多学科的展览,在里院美术馆的时空剧场中,共谱一部关于艺术本质的启示录。“让游客从不同维度,打开里院美术馆里层层叠叠的‘里遇’,看到青岛的文化包容。”

  文旅破圈

  从展览空间到生活方式枢纽

  青岛初夏的下午,里院美术馆的咖啡馆飘出咖啡香,临窗座位上,几位年轻人正对着展签讨论刚看完的《“凝重 璀璨”砂金油画研究展》。“我们特意从上海来打卡。”这种“打卡效应”正是曲宝来期待的:“美术馆要融入城市生活。”

  里院美术馆的文旅融合体现在细节里,文创商店里,有参展艺术家限量版文创纪念品,有馆员用贝壳创作出的艺术摆件。而里院艺术沙龙以及各种研学活动的推出,聚拢了更多热爱艺术的青岛市民与外地游客。

  一座美术馆成为激活老城区的文化引擎之一。曲宝来打开厚厚的观众留言册,有青岛老人回忆里院旧事,有孩子用拼音写下“喜欢这里的画”,还有外国游客对于“艺术氛围”的称赞……

  “美术馆不是孤岛,它是老城区的文化客厅。”曲宝来认为,美术馆应该是一个原点,当艺术家的作品接住百年里院的光,城市的文化基因就活了。